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资讯
党建资讯

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9期
2024年11月21日10:15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政绩观是对“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倾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领导干部身上的集中体现。政绩观决定干部干事创业的价值取向、目标方向、方式方法,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事业成败。政绩观偏差是极端危险的偏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这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高度自觉的重要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需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建立健全教育机制,以科学信仰引领政绩观

政绩观问题说到底是思想认识问题,政绩观偏差说到底是思想认识错位。建立健全政绩观教育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是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重要基础。

政绩观出现偏差,源于理想信念发生动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关键在于共同理想信念赋予的坚定政治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也就不可能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政绩观教育机制,就是要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追求,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政绩观出现偏差,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学习不够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按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决策、办实事,是“正确作为”的科学之基、“敢于作为”的底气之源。建立健全政绩观教育机制,就是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将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深、悟透、用好,在干事创业中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发展和民生、生态和经济等的关系。

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用正确人民观砥砺政绩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政绩为民而树、树利国利民的政绩、紧紧依靠人民树政绩,是正确政绩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的政绩观,源自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源自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源自对人民群众历史伟力的深刻体悟。

砥砺政绩观,需要端正人民观。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巩固执政基础、实现长期执政的需要,也是教育、端正党员干部人民观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现在仍然有少数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对群众态度冷漠、不屑与群众交流,这是人民观扭曲的表现。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就是要推动干部以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中深刻领悟“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就是要推动“干部同群众打成一片”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干部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中深化群众感情。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好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对政治生活危害最烈,端正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治本之策。”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组织部门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及时发现、科学选拔品行端正、为民尽责的好干部。否则,放任“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蔓延,就会严重破坏党内政治生态,严重扭曲党员干部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注重对干部显绩和潜绩的综合评估。少数干部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盲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的是做出“显绩”、引起关注、得到晋升。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了解干部,对干部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善于挖掘、科学评估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注重对群众满意度的评估,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的政绩好不好,是否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民群众的心中有杆秤,是轻是重,一称便知。要从多个侧面、多种渠道深入了解群众意见,真正用好群众满意度这把标尺,科学衡量干部的政绩。

优化民主生活会运行机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政绩观偏差是干部思想认识上的“疾病”,预防和纠治政绩观偏差,需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需要像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推动干部有效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优化民主生活会这一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讲得少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以开展起来,民主生活会很多成了评功摆好会。”解决“评功摆好会”问题,切实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作用,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其一,要完善上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随机参加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机制,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监督检验,久久为功,推动批评和自我批评化风成俗。其二,要发挥好领导带头的关键作用,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内容和形式,“促进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做到既诚恳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又满腔热情欢迎批评包括尖锐批评”。其三,要妥善设置民主生活会的议题,既要分析讨论重大理论问题,端正思想认识,引领正确政绩观;也要对具体问题进行批评性讨论,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其作出科学评估,预防“形象工程”。其四,要建立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观察干部见识见解、品质情怀、境界格局、能力水平的机制,让是否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

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形成长效震慑

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偏差,或是大搞“形象工程”,或是安于享乐不思进取,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的形象。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需要坚持标本兼治,既要加强正面引导,更要对政绩观偏差的种种表现进行严厉追责问责。

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对“形象工程”、懒政怠政等政绩观偏差的表现进行终身问责、严厉打击,形成长效震慑,是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的有效手段。健全追责问责机制,首先要分清责任,明确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参与决策和工作的班子成员的责任划分,既强化负责干部、主管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意识,也督促班子成员进行有效的相互监督。要贯彻“三个区分开来”,在处理那些不作为、乱作为干部的同时,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着重清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厉打击那些乱作为、劳民伤财的现象。要纠治懒政怠政现象,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定追责问责的相关制度,坚持有责必追、问责必严,形成对政绩观偏差的长效震慑。

打印 关闭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单位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丁香路45号  邮编:010011  
备 案 号:蒙ICP备09001269号 公安备案号: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1394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