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开展以来,市直属机关工委全面落实工作要求,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激励引导市直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抓落实,滴灌培训统一思想。着眼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积极等问题,市直属机关工委专题召开部署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全力推动市直机关下沉基层一线,确保市直机关“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取得实效。开展滴灌式业务工作培训3次,精选优秀社区服务案例,拓宽机关党员思路办法,切实提升服务能力。把“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纳入日常督导指导重要内容,开展视频会议调度4次、实地推进指导2次,紧盯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难点堵点,打通工作障碍,着力构建责任明晰、分工明确、沟通顺畅、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
召开“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推进会暨“党群通”平台操作培训视频会
抓沟通,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着眼社区居民与机关党组织供需对接不畅通、服务群众不落地等问题,推动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积极与街道社区对接,指派专人担任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轮值书记。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党建座谈会对包联社区进行摸底调研、征求意见建议、收集帮扶需求,立足职能职责制定“三张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为基层社区和群众打造各类专业化党员服务团队。年初以来,共开展党建联席会、座谈会155次。
市应急局与包联社区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广泛征求社区、群众建议,共商议定项目清单
抓质效,激发党员服务热情。着眼居民群众需要什么、机关党员能做什么找准发力点,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党组织全部与包联社区进行对接,根据职能职责、在职党员个人特长优势,积极认领社区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明城市创建等知识,提高居民的政策知晓率和文明素质。开展义诊服务、健康咨询、文化活动等志愿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七一”建党节、“九九”重阳节之际,走访慰问社区内的困难群众和老党员,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对社区内的道路、广场、楼道等进行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使社区环境焕然一新。通过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把服务全面渗透到小区内、网格上、楼道里、居民户,当好群众主心骨、引领者、贴心人,全面提升服务社区群众质效。
市第六人民医院到包联社区开展居民健康体检义诊活动
抓载体,巩固群众教育成果。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市直机关部门单位坚持把“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作为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的重要载体,以联建活动、入户宣讲等方式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向群众讲清楚党的惠民政策、“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让居民更加深入理解和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群众的关心和期望,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年初以来,开展专题宣讲157场次,配合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宣传1011次,受众14558人次。
市供销社开展“敲门行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传递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