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海关打造服务品牌
助力自治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增效能
呼和浩特海关聚焦解决“慢、粗、虚”问题,以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弘扬“店小二”精神为切入点,打造“承蒙关问•有呼必应”服务品牌,以“四个聚焦”合围攻坚,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自治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增效能。
一、聚焦智慧赋能,构建智慧监管新体系。一体推动智慧口岸、智慧海关建设,大力推进中蒙边境口岸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全方位拓宽“三智”合作深度广度。助改革提效,关注企业办理海关业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地方版“单一窗口”优化创新以及拟建设APP建议43条,优化标准版“单一窗口”功能建议2条。助开放提级,在对蒙公路口岸全面推广应用智能卡口、智能闸机等验放设施,构建智能化一体验放体系,辖区公路口岸63条货运通道全部实现无人值守自动验放。助监管提质,关区5个口岸开展进口煤炭检验采信模式业务试点,以机械自动采制样代替人工,构建“系统选、机械采、一线监督”监管模式,获得海关总署肯定和推广。
二、聚焦通关提速,优化精准服务新模式。坚持助企纾困,下大力气解决企业在通关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指导企业采取便利化通关手段实现破难题、促发展。治痛点,解决企业通关速度问题,压减通关作业“跑腿”事项,全面推行“提前申报”及“两步申报”,全过程通关作业无纸化率超99%;建立监控通报、整改处置制度,通关时间压缩50%,压缩比位居全国主要陆路口岸前列。疏堵点,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最适合申报方式,鼓励对符合“六个一”要求货物申请舱单归并,提高通关效率;推动实行“车边直提”模式,实施“应转尽转”,开辟铁路口岸“直提直装”专用通道。解难点,围绕生鲜易腐农食产品等货物急需通关需求,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提升进出境物流效率。截至目前,通过绿色通道出口验放2236批次,货值1.02亿。
三、聚焦产业发展,开拓外贸竞争新赛道。立足对蒙合作的区位优势,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向北开放。促外贸发展活起来,一对一指导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原料管控,推动400余家出口备案食品生产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全面提升。今年以来助推企业在俄罗斯、印尼、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5个公共海外仓,开启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外贸新业态,大力发展中欧班列“食品经济”,出口食品14.9亿元,增长9.7%,3种特色食品实现首次出口。促中欧班列快起来,持续保障中欧班列“中通道”运行稳定畅通,制定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推行“三专五优”(专人专岗专窗,政策优先宣讲、单证优先审核、查验优先机检、班列优先验放、问题优先解决)工作法,保证无异常班列通关“随到、随查、随放”;支持铁路快通业务落地发展,德国-圃田班列线路为首票“中欧班列+进境快通”模式,平均每天每标箱为企业节省仓储费60元,压缩通关时间1至2天。促产业优化跑起来,关注跨境电商、农食等重点产业发展,创建全国首个籽仁类技贸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大力推动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建设和新兴业态平台培育,鄂尔多斯进境冰鲜水产品、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三个指定监管场地建设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投入运营。
四、聚焦稳链强链,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立足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探索海关政策与产业发展结合点,激发外贸发展新动能。优化通关模式,优化检验监管要求和模式,对进口低风险矿产品和原油实施“先放后检”,对进口铁矿、棉花实施“依企业申请”品质检验,对进口水泥等大宗资源商品实施检验结果采信。更新监管技术,建好AGV无人驾驶车辆运输试点,探索运行管理一张图、智慧验放一体化、消杀管控一条链、远程指挥一站通“四个一”口岸智能化通关新模式,助力煤炭进口持续扩容增量。提升服务质量,建立两级党委委员包联重点企业机制,开展“百人联千企 力行促外贸”活动;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机制,总关党委班子成员累计行程3.7万公里,深入口岸一线,面对面服务210家企业;做好外贸数据新闻发布及进出口政策解读,每月在海关门户网站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外贸数据,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预期引导。